做这个平台,老夫是非常支持的。原因很简单,这是目前为止,我们力所能及的最大的事情和能承担风险的极限。 老夫对运作论坛没有经验,基本上素人一个。但是,对于这个平台,老夫还是有想法的,下面容老夫徐徐道来: 一,尽可能的控制风险。 建议做一个半开放的平台。圈定主题和回复,采取内部约稿制。网站要争取持久的存在,不要活得一惊一乍。 二,追求质量,不追求数量。 每个月2,3个帖子就很好了。 这个社会的生存压力让很多人都处于一种超级忙碌的状态,可能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忙,反正就是忙。在老夫眼里,这些所谓的忙碌意义并不大,只是证明自己还活着。忙碌的本质不是创造和自由,而是重复和虚无。说句难听的话,绝大部分人的生与死,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影响。人如蝼蚁,这是普遍的生存状态,现实就是如此。 既然大家都忙碌,就不要追求无意义的数量,能有几个好帖子发人深思,能固定住几个有思想的同志就足矣,就好像读书和健身,乐趣而已,随心所欲不逾矩,不要给自己和其他人太大的压力。 三,一定要做一个思辨的平台。 采取问答形式,让大家表达自己的观点。参考知乎,做一个聚焦左翼圈子的知乎版。 另起炉灶很好,知乎过于泛化,内容太多太杂,左圈的话题太少,而且水平良莠不齐。和他们不一样,我们是专业的,专业的人才能做专业的事情。 西方有个术语叫思辨,马列主义都是辩论的产物。辩论这种形式,控辩双方的唇枪舌剑是表象,本质是公平竞争。辩论的目的,不在于打败或者羞辱对手,而是启蒙和争取群众,这就有点人民民主的味道在里面了。这和中国人的思维不太一样,我们的习惯是要么不争论,一旦争论了,就要上纲上线批倒批臭,还要踩上一只脚,让对方永世不得翻身。为什么是踩上一只脚,而不是两只脚,是语言习惯还是力学原理,这个老夫也不得而知。 网络上都说中国人的思维和表达没有逻辑,之所以没有逻辑是因为逻辑课的缺失。这个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,但是,老夫的理解这和上不上逻辑课关系不大。逻辑思维能力的缺失,是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导致的惯性思维。我们接受的社会学政治学教育与其说是教育,不如说是宣传。宣传是单向的,就好像电诈一样,对方越傻越好。贫穷和愚蠢的性质一样,都是后天塑造出来的。或者说的直白一点,有人从其他人的贫穷和愚蠢中受益,所以,维持一种普遍的愚蠢和贫穷是某些人的刚需。普通人这辈子活得稀里糊涂,并不是他们想这样,牛马一生不得闲,得闲已与青山眠。就好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,愚蠢而不自知,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活出了阿Q的风采,也不知道怎么改变,他可能也有革命的冲动,自然了,也可能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,赞叹,抚摩,陶醉。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讲的很好:一个国家的现代化,首先是思想的现代化,其次是制度的现代化,最后才是工业的现代化。次序的颠倒,看似走了捷径,实际是行不通的。先有独立人格之国民,才有强大安宁之国家。 改变先从自己开始,从身边开始。 不要宣传,要思辨。而且一定是平台思维,就好像阿里巴巴京东一样,平台有了,把商家都弄过来,至于谁能发财,看各自的本事了。不要指望人人都是思想家,平台参与者可能会有几百上千人,里面能出几个有真知灼见的就很好了,思想和权力、财富的本质都是一样的,都是金字塔式的架构,极少数人高高在上洞察一切,绝大部分人都是混沌无知的状态,至少目前这个社会是如此。 老夫参与左圈的时间很多年了,非常清晰的记得,当年旗帜网开大会,人头攒动,大家站起来共唱国际歌,那种现场的气氛是很感染人的,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感和崇高感。而后是王小二过年,一年不如一年。大家都是圈内的老人,不知道是不是都有同感? 现在有个词叫躺平,左圈里不也流行躺平和比烂吗?自然了,别人怎么做那是他们的自由。大浪淘沙沙去尽,沙尽之时见真金。老夫对未来还是很乐观的,做点小事就比什么都不做强。 有句诗写的很好,送大家共勉: 忆往昔,峥嵘岁月; 看今朝,风华正茂。
|